感應釬焊原理 - 理論

感應釬焊技術

感應釬焊原理|理論
釬焊和焊接是使用兼容的填充材料連接相似或不同材料的過程。 填充金屬包括鉛,錫,銅,銀,鎳及其合金。 在這些過程中,只有合金熔化並凝固,以連接工件基礎材料。 通過毛細管作用將填充金屬拉入接頭。 焊接工藝在840°F(450°C)以下進行,而釬焊應用在高於840°F(450°C)的溫度下進行至2100°F(1150°C)。感應釬焊原理理論

這些工藝的成功取決於組件的設計,待連接表面之間的間隙,清潔度,過程控制以及執行可重複過程所需的設備的正確選擇。

清潔度通常通過引入焊劑來獲得,該焊劑覆蓋並溶解從釬焊接頭中移除它們的污垢或氧化物。

現在,許多操作都是在受控氣氛中用惰性氣體覆蓋層或惰性/活性氣體的混合物進行的,以屏蔽操作並消除對助焊劑的需求。 這些方法已經在多種材料和零件配置上得到證明,並且可以及時地進行單件流程替代或補充大氣爐技術。

釬焊填充材料
釬料金屬可以根據其預期用途以各種形式,形狀,尺寸和合金形式存在。 色帶,預成型環,漿料,線材和預成型墊圈只是形狀和形成合金中的一小部分。焊接 - 釬焊 - 填充材料

使用特定合金和/或形狀的決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待連接的母材,加工過程中的放置以及最終產品的使用環境。

清除會影響力量
待連接的接合表面之間的間隙決定了釬焊合金的量,合金的毛細作用/滲透以及隨後的成品接頭的強度。 傳統銀釬焊應用的最佳裝配條件是0.002英寸(0.050 mm)至0.005英寸(0.127 mm)總間隙。 鋁通常為0.004英寸(0.102 mm)至0.006英寸(0.153 mm)。 較大的間隙可達0.015英寸(0.380 mm),通常缺乏足夠的毛細管作用,無法成功進行釬焊。

用銅釬焊(高於1650°F / 900°C)要求將接頭公差保持在絕對最小值,並且在某些情況下在環境溫度下壓配合以確保在釬焊溫度下的最小接頭公差。

感應加熱理論
感應系統提供了一種方便且精確的方式來快速有效地加熱組件的選定區域。 必須考慮選擇電源工作頻率,功率密度(每平方英寸應用的千瓦),加熱時間和感應線圈設計,以在特定的銅焊接頭中提供所需的加熱深度。

感應加熱是通過變壓器理論進行的非接觸式加熱。 電源是感應線圈的交流電源,成為變壓器的初級繞組,而待加熱的部分則是變壓器的次級繞組。 工件通過基材的固有電阻率加熱到組件中流動的感應電流。感應加熱的基本原理

通過電導體(工件)的電流導致加熱,因為電流遇到對其流動的阻力。 這些損耗在流過鋁,銅及其合金的電流中很低。 與碳鋼相比,這些有色金屬材料需​​要額外的熱量來加熱。

交流電流趨向於在表面上流動。 交流電的頻率與其穿透部件的深度之間的關係稱為參考加熱深度。 部件直徑,材料類型和壁厚可以基於參考深度對加熱效率產生影響。

 

=